本报讯如何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探索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辽宁大学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挑战所需的人才,积极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初步取得一些经验。
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首先必须保证有合理的专业结构,使学生在文化素质的加强与提高中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保障。综合性院校本身具有多学科的优势,但在以往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综合性院校大多只设纯文纯理的基础性学科,而对应用型、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缺少必要的专业保障。因此,如何把综合性院校的专业调整得较为合理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专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也是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根本保证。辽宁大学在改革开放前是一所有着明显纯文纯理性质的省属高校,自80年代以来,该校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先后进行了4次专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特别是在“211工程”建设规划过程中,该校重点建设好4个专业群:基础专业群——少而精,高层次,为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人才;轻型高科技工科专业群——产学研一体化,直接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对接;外向型专业群——瞄准辽东半岛国际交流事业,努力建成以东北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研究为重点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直接为辽宁省外向牵动战略服务;复合应用型专业群——培养一专多能,“两高两强”(文字水平高、外语水平高、计算机技能强,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这4个专业群的设立,使综合性大学原有的专业结构优化、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更加突出。在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教育的情况下,该校积极拓宽专业口径,改变知识结构单一的弊端,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
综合性大学虽然比理工科院校具有学科齐全、教学资源丰富等优势,但以往的教学方式不仅在院系之间造成相对封闭,而且在同一院系内部的不同专业之间也造成相对封闭,学科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发挥。为了打破学科限制,给学生创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条件,辽宁大学采取了增开系列“百题讲座”、“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等拓宽学生专业口径的一系列措施,实行文理渗透,使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具备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